先簡單的說明佛陀的故事,不然後面的照片可能會不知道我在講啥

可分為大眾一般知道的「八相成道」

 

1. 降兜
釋迦牟尼佛於過去生中,經過累劫精進,菩薩道功行圓滿,最後一世生於兜率天上,名為「護明菩薩」。待盡此生,將降於娑婆世界成就佛果,度諸眾生。
在兜率天的護明菩薩,觀察娑婆國土有情的根機,心知眾生得度的因緣已到。於是乘著六牙白象,放大光明,在諸天侍從擁繞中,威神巍巍,自天而降。

------

簡單講就是時間到要下凡了啦(誤)

 

2.入 胎
黑夜來臨,明星閃爍,這天,印度迦毗羅衛國的王后摩耶夫人,發心受持八關齋戒,在睡夢中見六牙白象騰空而下,從右脅下進入身體,頓覺身心舒暢,如飲天上甘露,喜樂安然。
奇特的夢境,使得淨飯王請來占夢婆羅門,預言摩耶夫人將生出三界至尊之子。淨飯王聞言歡躍不已,立刻在迦毗羅衛城內大設施會,廣修福德。

-------

大象在印度本來就是吉祥、幸福的象徵,白色更是上好的顏色。因為淨飯王與摩耶夫人結婚多年無子,夢見此夢當然歡喜無比。(雖然摩耶夫人是高齡產婦,據說她40幾歲了)

 

3.出 胎
靜謐的藍毗尼園(註1)中,馥郁清香,懷胎將滿十月的摩耶夫人於林中緩步悠遊。
園中,有一大樹名為無憂,枝葉繁茂,佳蔭芬芳,夫人舉臂撫牽新枝,太子此時自右脅安詳而生。三十二相相好端嚴,身耀金光,各向四方庠行七步,步步湧現金色寶蓮,一手指天,一手指地,做獅子吼:「天上天下,唯我獨尊,三界皆苦,吾當安之。」大地震動,無量瑞相剎時並現。
此時天鼓齊鳴,散曼陀羅花,龍王自虛空中注下溫涼雙泉,灌沐太子金身。諸天法喜,奔走相告「菩薩誕生了!他將成為苦海的舟航!將為世間黑暗帶來曙光!」
淨飯王歡喜地為太子取名為「喬達摩˙悉達多」,意即「一切功德悉皆成就」,並請來阿私陀仙人為太子占相。
仙人端詳太子許久,不禁涕淚悲泣,難以自持。淨飯王驚疑問之,仙人答道:「以太子圓滿的相貌,於世間必為轉輪聖王,若出家定能成就聖道,廣度眾生;可惜我已老邁,來不及看到太子成佛,也聽不到他說法了。」

----

在印度,臨盆婦人有回娘家待產的習俗(到現在也是哦!)。所以當時摩耶夫人是在回娘家的半路上,路過藍毗尼園想休息一下,有可能是路途太遙遠震動到胎氣(誤),所以悉達多就蹦出來了。
佛誕劇通常都演到這邊告一段落。
註1:以目前佛教聖地朝聖中,只有藍毗尼是在尼泊爾境內的倫比尼,其他大都是在印度的北方邦。

 

4.出 家
擔心愛子出離的淨飯王,竭盡所能為太子營造無憂無慮的皇室生活,並為太子迎娶賢妃耶輸陀羅,希望能以此誘留太子的心。
然而,太子在出城遊歷時,親見世間老病死苦,最後天人化身的清淨比丘,啟發了太子過去的願心,體悟到修行才是解脫之道。於是,在一個全城熟睡的午夜,他毅然捨棄一切,騎著馬悄悄地越過城門出家了。

-----

悉達多可是個文武雙全的帥哥呢!(毆飛)
簡單來講他在17歲就沒老師可教他了(因為太聰明了),但是該來的還是會來,就算娶了老婆生了兒子(取名羅睺羅,為「障礙」的意思。後來也追隨佛陀出家成為僧團第一個沙彌)
他還是落跑(大誤)出城落髮出家了。

 

5.降 魔
悉達多太子出家後,進入苦行林中,日食一麻一麥,苦行六年,終覺此非解脫之道。在尼連禪河洗去一身污垢時,因長期苦行體力不支,暈倒在河畔。被路過的牧羊女供養乳靡,調養色身後,於菩提樹下金鋼坐上寂然靜坐,誓願不成正覺終不起座。
太子堅固的誓願,震動了魔宮,魔王波旬於睡夢中,驚見宮殿化為頹牆殘壁,魔子倉皇逃竄,深感恐懼不安。觀察得知,悉達多太子於菩提樹下即將成道,緊張的舉兵前往太子靜坐處,欲壞其志!
魔王初使美豔魔女,鼓樂弦歌,誘惑太子。太子端坐安然的說:「眾人為何來此呢?悅人的形貌實是污穢惡臭的皮囊啊!請回吧!」魔女瞬時化為駝背老嫗,羞慚而逃。
魔王勃然大怒,下令萬億魔軍攻擊太子,然而,所有的焦熱鐵丸、毒刀利箭,卻在虛空中化作朵朵香蓮,翩然飛舞;眾魔見狀更是驚惶恐怖,四處流竄。

-----

阿...反正就是打怪打到最後遇見終極大魔王,因為悉達多已接近正覺開了許多外掛(誤),把敵人收編就是了。

 

6.成 道
尼連禪河畔的森林中,寂靜的菩提樹下,悉達多太子攝心端坐,進入甚深禪定。
第四十九天,於上半夜,證四諦理;中半夜,悟十二因緣;下半夜,目睹明星,徹證中道實相,成就無上正等正覺。
「奇哉!奇哉!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!」
(譯)「多麼奇妙啊!眾生本具和如來一樣的福德智慧!但囿於分別妄想,流轉生死而不知不見!」
由於佛陀成道,此時大地震動,光照十方,如同暗暝世間,曙光乍現!

-------

可喜可賀!可喜可賀!此時不該叫他悉達多,而該稱呼他為佛陀(正覺者)了!
佛陀成道的地方在Bodhgaya菩提迦耶,在Gaya迦耶附近
佛教徒在Bodhgaya蓋了一座正覺大塔,佛陀成道的菩提樹第三代在大塔的後方枝繁葉茂

 

7.轉法輪
釋迦牟尼佛,說法四十九年,遊化十方,為眾生廣開無量法門,教化一切。佛陀的法語甘露,普被上中下三根;令聽聞者皆能轉煩惱、成菩提,明心見性。
畜生道如大鵬金翅鳥、食人為樂的毒龍、鬼道的羅剎鬼子母等,亦皆一改嗜殺、瞋恚的習氣,成為佛教護法。
尊如太子須菩提、阿那律;富如大迦葉、舍利弗;貧如優波離、難陀女;親如堂弟阿難(多聞第一)、姨母摩訶波闍波提(大愛道比丘尼);年長如一百二十歲的須跋陀羅(解空第一);幼小如七歲的羅睺羅(密行第一),都能平等法施,度令出家而證聖果。
佛陀的平等教化,不僅救護了現世父母、累劫親眷、六道眾生,使他們離苦得樂;所留下的教法,也令未來世的眾生種下得度的因緣。

--------

其實佛陀在證悟後不想傳法的,是因為諸天勸請他才長途跋涉去找五比丘(被他老爸淨飯王派出來找太子的五位大臣),在現今Varanasi瓦拉納西的鹿野苑初轉法輪。
真的是長途拔涉,後面再說....

後來越來越多人加入佛陀的坐下,僧眾越來越多,才會有後來頻婆娑羅王供養的竹林精舍、須達長者供養的祈樹給孤獨園、遠離塵宵的靈鷲山...等
也因為追隨者越來越多,佛陀經過很長的時間,很多的事實,制定四波羅夷、十三僧殘、二不定、三十尼薩耆波逸提、九十波逸提、四波羅夷提舍尼、七滅諍、百眾學等的比丘的戒律,比丘尼則有三百五十條戒。菩薩有十重四十八輕戒。在家皈依三寶的弟子,則可以受五戒,或六重二十八輕的菩薩戒而作優婆塞及優婆夷。

佛法是為人而生,因人而制,所以佛法本就在生活之中。

 

8.涅槃
一天,世尊喚來阿難,向他說道:「如來已證得四如意足,可以住世一劫。」世尊說了三遍,但阿難始終不解,未懇請佛陀以神力住世。
魔王波旬得知此事心中大喜,急忙趕至人間。

「現在佛教四眾弟子具足,佛法已得弘揚,請世尊入涅吧!」波旬對世尊說。
世尊心知化緣已盡,阿難才會忘了請佛住世,於是允諾了波旬的請求。
三個月後,四眾弟子於拘尸那城的娑羅雙樹間聚集,聆聽佛陀最後開示。
儘管即將入涅,世尊仍慈悲咐囑大眾,如來滅度後,當以戒為師,並安慰大眾勿生哀傷,「世皆無常,會必有離,勿懷憂惱,世相如是。當勤精進,早求解脫,以智慧明,滅諸癡闇。」開示完之後,世尊即從三昧安詳入於涅槃。
剎時,花草凋零、樹木摧折、日月失光,人天悲泣惶懼。然而,這也是佛陀最後的教導:世間無常。

-----
通常這時候會有很多人罵阿難怎麼不留住佛陀XDDDD
佛陀入滅於雙木林下,現拘尸那羅
佛陀在涅盤前,眾僧共推舉阿難來問最後的四個問題:

『第一、佛陀住世的時候,我們大家依佛陀為師,佛陀涅槃以後,我們依誰為師呢?
『第二、佛陀住世的時候,我們依佛陀安住,佛陀涅槃以後,我們依甚麼而安住呢?
『第三、佛陀住世的時候,兇惡的人有佛陀調伏,佛陀涅槃以後,兇惡的人如何去調伏呢?
『第四、佛陀住世時,佛陀的言教,大家易生信解,佛陀涅槃以後,經典的結集,如何才能叫人起信呢?』

簡單的說四個回答好了
第一、以戒為師
第二、以四念處安住
第三、應默擯置之(簡單講就不要理他啦)
第四、在一切經首安「如是我聞」之句

 

詳細情況可以實地參觀佛陀紀念館本館一樓的「佛陀的一生」常設展(點我連結)
(趁機打廣告無誤)

 

如果以上內容有誤請告訴我~謝謝

內容來源:
佛陀八相成道 http://ctzen.org/sunnyvale/zhTW/index.php?option=com_content&task=view&id=173&Itemid=103
佛光山星雲大師文集《釋迦牟尼佛傳》 http://www.fgs.org.tw/master/masterA/books/biography/Sakyamuni/index.htm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y72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